中國粉體網訊  0.3毫米厚、0.5克重,用輕薄如紙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這樣一張薄膜,經過加工可制成2000張手機觸摸屏——這就是足以引起一場材料革命的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薄膜。生產這種“碳絲綢”的世界上首條生產線,落戶在中關村懷柔園。
作為國家及北京市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這項成果源于中國納米科技領軍人物、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守善院士團隊的技術發明成果——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
該成果一問世即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是一種生長在襯底上,具有高純度、高質量、定向排列的新型碳納米管材料。該材料除了質量遠高于其他種類的碳納米管以外,還有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特點,即可以如抽絲剝繭一般紡成長線,抽成薄膜,工藝簡單,易于規模化。
紡出的長線和薄膜材料可用于制造具備納米材料優異性能的電子、機械產品,在微同軸電纜、觸摸屏、薄膜揚聲器、柔性加熱膜、催化劑載體薄膜、離子薄膜電池、超精密機械部件等諸多領域都具有極其廣闊的應用空間。
這種碳納米薄膜,目前在全世界只有中國能生產制作。雖然一期廠房只有3000平方米,但四年內年產量將達1.8億片,年產值近10億元,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作為國家及北京市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這項成果源于中國納米科技領軍人物、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守善院士團隊的技術發明成果——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
該成果一問世即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是一種生長在襯底上,具有高純度、高質量、定向排列的新型碳納米管材料。該材料除了質量遠高于其他種類的碳納米管以外,還有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特點,即可以如抽絲剝繭一般紡成長線,抽成薄膜,工藝簡單,易于規模化。
紡出的長線和薄膜材料可用于制造具備納米材料優異性能的電子、機械產品,在微同軸電纜、觸摸屏、薄膜揚聲器、柔性加熱膜、催化劑載體薄膜、離子薄膜電池、超精密機械部件等諸多領域都具有極其廣闊的應用空間。
這種碳納米薄膜,目前在全世界只有中國能生產制作。雖然一期廠房只有3000平方米,但四年內年產量將達1.8億片,年產值近10億元,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