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采取“拿來主義”在引進國外技術和裝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鈦白粉行業,在經過特定的歷史時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之后,今天亟待對引進裝置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轉化為中國的技術。鈦白粉行業呼吁:技術開發需要上一個新臺階。為此,記者采訪了長年工作在一線的全國鈦白行業專家組成員、山東省化工規劃設計院唐文騫先生。
記者:中國鈦白粉行業當年為何選擇走引進技術之路?
唐文騫: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從事鈦白粉生產,到90年代有數十家生產廠,產品為單一銳鈦型,檔次不高,生產規模僅為千噸級。國內市場需要的高檔金紅石鈦白粉依賴進口,每年耗資數千萬美元。國內生產廠家曾嘗試過生產金紅石鈦白粉,終因設備加工制造問題,達不到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把目光投向國外。
1985年至1993年間,中核華原、攀鋼重慶鈦業、山東裕興等廠先后從捷克、波蘭引進年產15000噸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技術和關鍵設備。后來通過對這3套引進裝置改擴建,不僅實現了裝置高產,還創出新的產品牌號,如攀鋼重慶鈦業去年金紅石鈦白粉產量達23000多噸,創出新的牌號鋯包膜多功能產品R-248、R-249等;中核華原金紅石鈦白粉產量也達23000多噸,銳鈦型2300多噸,兩種產品牌號達13種,其中金紅石型有9種;濟南裕興化工總廠產量接近25000噸,其中金紅石型鈦白粉約17000噸,并創出R-818等金紅石型鈦白粉新產品。
記者:在技術裝備國產化過程中取得了哪些經驗?
唐文騫:在國產化的問題上,最大的一個體會是要采取分段實施。如山東省化工規劃設計院承擔的裕興廠設計中,在總結了中核華原和攀鋼重慶鈦業引進設備經驗的基礎上,先搞磨機和風掃磨系統的國產化。以后我們又在總結了裕興廠和全國其他廠的經驗的基礎上,在四川龍蟒集團和山東東佳金虹廠的設計中,除雷蒙磨、砂磨機之外,其他設備均搞國產化。這樣,既引進了技術,又不至于浪費過多資金。
記者:您對今后鈦白粉行業走技術創新之路的建議是什么?
唐文騫:可以肯定的說,在消化吸收原有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必須走自我創新的道路。我國鈦白工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期。去年全國鈦白粉產量達60萬噸,預計2006年可達95萬噸。由于鈦白粉生產增長過快,鈦鐵礦開采跟不上,造成原料供應緊張,供礦質量下降,影響到產品質量提高,因此,在技術路線上需邁出新的步伐。如改變原有鈦鐵礦生產工藝,改用酸溶性高鈦渣工藝,減少環保的壓力,同時需深入研究水解品種制備工藝及水解操作條件及包膜技術等,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專用型、多功能型的品種,使我國鈦白粉生產技術上一個新臺階。鈦白粉引進裝置開車運行十多年來,在技術創新和對引進的關鍵設備進行國產化方面碩果累累,但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國際大公司在鈦白粉生產技術方面差距還是很大,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記者:中國鈦白粉行業當年為何選擇走引進技術之路?
唐文騫: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從事鈦白粉生產,到90年代有數十家生產廠,產品為單一銳鈦型,檔次不高,生產規模僅為千噸級。國內市場需要的高檔金紅石鈦白粉依賴進口,每年耗資數千萬美元。國內生產廠家曾嘗試過生產金紅石鈦白粉,終因設備加工制造問題,達不到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把目光投向國外。
1985年至1993年間,中核華原、攀鋼重慶鈦業、山東裕興等廠先后從捷克、波蘭引進年產15000噸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技術和關鍵設備。后來通過對這3套引進裝置改擴建,不僅實現了裝置高產,還創出新的產品牌號,如攀鋼重慶鈦業去年金紅石鈦白粉產量達23000多噸,創出新的牌號鋯包膜多功能產品R-248、R-249等;中核華原金紅石鈦白粉產量也達23000多噸,銳鈦型2300多噸,兩種產品牌號達13種,其中金紅石型有9種;濟南裕興化工總廠產量接近25000噸,其中金紅石型鈦白粉約17000噸,并創出R-818等金紅石型鈦白粉新產品。
記者:在技術裝備國產化過程中取得了哪些經驗?
唐文騫:在國產化的問題上,最大的一個體會是要采取分段實施。如山東省化工規劃設計院承擔的裕興廠設計中,在總結了中核華原和攀鋼重慶鈦業引進設備經驗的基礎上,先搞磨機和風掃磨系統的國產化。以后我們又在總結了裕興廠和全國其他廠的經驗的基礎上,在四川龍蟒集團和山東東佳金虹廠的設計中,除雷蒙磨、砂磨機之外,其他設備均搞國產化。這樣,既引進了技術,又不至于浪費過多資金。
記者:您對今后鈦白粉行業走技術創新之路的建議是什么?
唐文騫:可以肯定的說,在消化吸收原有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必須走自我創新的道路。我國鈦白工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期。去年全國鈦白粉產量達60萬噸,預計2006年可達95萬噸。由于鈦白粉生產增長過快,鈦鐵礦開采跟不上,造成原料供應緊張,供礦質量下降,影響到產品質量提高,因此,在技術路線上需邁出新的步伐。如改變原有鈦鐵礦生產工藝,改用酸溶性高鈦渣工藝,減少環保的壓力,同時需深入研究水解品種制備工藝及水解操作條件及包膜技術等,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專用型、多功能型的品種,使我國鈦白粉生產技術上一個新臺階。鈦白粉引進裝置開車運行十多年來,在技術創新和對引進的關鍵設備進行國產化方面碩果累累,但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國際大公司在鈦白粉生產技術方面差距還是很大,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