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在日前的“新國標”鋰電出行生態鏈峰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電動自行車輕量化、鋰電化將成為趨勢;上下游產業要開展鋰電系統與車輛結構安全匹配的聯合攻關;繼續會同院校、科研單位對鋰電池安全性進行深度研究;加強行業創新平臺建設;通過各方努力不斷為電動自行車產業爭取更好的發展環境。
預計未來幾年內,電動自行車領域鋰電對鉛酸的替代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級以上。提前布局的電動自行車產業鏈的企業將迎來一輪極好的發展機遇。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電電動自行車的滲透率為13%,而2019年該數據達到了25%。SPIR預測,2020年鋰電電動自行車的滲透率有望達到40%,2021年將達到60%,2025年將達到100%。
加速推進數字化
2019年新國標實施以來,電動兩輪車呈現出四新趨勢:新國標、新動力、新模式、新生態。伴隨城鎮化率提升、短途出行需求增加,電動兩輪車仍將保持穩健需求。劉素文說,特別是在新國標和疫情影響下,產業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他認為鋰電化、輕量化趨勢勢不可擋,智能化、數字化必不可少,節能化依舊是電動車強大優勢,規范化是行業健康發展核心保障,當前產業要牢牢抓住鋰電化時代,加速推動和推進電動車數字化。
伴隨電商規模、在線生活服務商家覆蓋率不斷提升,外賣、快遞用電動自行車需求正在經歷快速增長。同時,共享電單車商業模式正在帶動新的市場需求,與此相配套的兩輪車換電模式等也在快速發展。
瞄準短途出行需求
愛瑪科技首席品牌官胡宇鵬介紹,我國電動短途出行市場規模總計3700億元—4200億元,其中C端核心品類將帶來2000億元—2100億元市場規模,包括電動兩輪自行車2500萬輛,490億元;而B端及服務市場規模1700億元—2100億元,包括共享出行300萬輛,近100億元,換電端市場樂觀可達千億元,維修后市場700億元等。
另有機構預測,2020年共享電單車預計投放規模超500萬輛,隨著三大互聯網平臺加大投放力度,共享電單車在三四線城市滲透率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共享電單車投放數量或將突破800萬甚至更高。
胡宇鵬認為,新國標疊加共享換電發展浪潮,兩輪車主機廠如何抓住兩輪車鋰電化的發展機遇至關重要。一方面,兩輪車主機廠要瞄準個人短途出行、外賣、快遞、共享等終端應用需要,開發多種滿足新國標的鋰電版產品,快速搶占市場,這要求主機廠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實現鋰電池在電動兩輪車領域大規模替代鉛酸電池,主機廠就必須在鋰電池的安全、價格、售后服務等方面滿足用戶需求,這也對鋰電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技術創新降成本迫在眉睫
鋰電池市場紅利已經到來盡管市場發展迅猛,但電動自行車全面鋰電化依然困難重重,包括電池安全問題亟待改善、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缺乏通用性行業標準、售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等等,產業化進程緩慢。
具體來看,國內不同區域鋰電化進度差距較大:天津板塊鋰電化最迅速,無錫板塊次之,其余板塊最后。且兩輪車頭部企業鋰電化更為積極主動,腰部與尾部企業基于開拓成本與市場風險,基本采取“以穩為主”的策略。
業內一致的共識是,這其中,電池安全與技術破局又是重中之重。一方面電動自行車安全事故頻發,鋰電池安全已成為懸掛在產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問題解決刻不容緩。另一方面,電動自行車市場對成本異常敏感,倒逼鋰電池價格不斷下探,通過技術破局鋰電池降本路徑,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Betty)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