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目前,我國電子陶瓷企業眾多,但這家陶瓷企業的名字可謂是響當當。
2024年,這家企業的年報不負眾望,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7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55%。報告期內,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長6.83%,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7.91%。

來源:巨潮資訊網
它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中國電子陶瓷行業領軍企業,到底有何“秘密”?今天來了解一下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環集團”)。
三環集團自1970年成立以來,深耕電子行業,致力于基礎材料、電子元件、通信器件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多種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是業內著名的電子材料和元器件制造商,先后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全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2014年,三環集團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進入快速發展的新紀元。

堅持“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調研一代”的產品創新驅動
三環集團秉承“‘材料’+構筑美好生活”的愿景,聚焦“材料”基因,以“材料+結構+功能”為發展方向,始終堅持“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調研一代”的產品創新驅動,不斷推陳出新,提供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產品覆蓋電子、新能源、通信、半導體、移動智能終端等眾多應用領域。其中,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半導體陶瓷封裝基座等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多項產品先后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
“企業的產品基本是從最基礎的原材料開始進行自主研發,一直到拓展產業時,整體的市場競爭優勢就更明顯。”
企業的研發投入逐年遞增,2019年-2024年,三環集團研發投入從1.77億元上升為5.83億元,同比高速增長。公司在多地建立研究院,配備先進測試分析儀器和試驗設備,專注于新材料、新產品、模具及夾具的研究與創新,形成了新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再創新的機制。
重視人才,促使企業產品走過一個又一個臺階
一直以來,三環集團堅持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不斷推動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三環集團擁有2000余名以博士、碩士為主的技術研發團隊,同時聘請7名兩院院士及多位學科專家組成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不斷開展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承擔并完成多個國家、省級重點科研項目。
此外,三環集團通過搭建科研平臺,打造人才高地,以吸引頂尖人才。在多地設立公司及研究院,投資3億多元建設了大型的測試分析中心,配備各類高端研發設備和測試分析設備,為人才提供科研支持。創新“超新星”招聘機制,提供高薪以捕獲優秀人才。
一手緊握看家本領,一手向全球發電趨勢變化猛攻
MLCC——三環集團的看家本領
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也叫MLCC,被稱作先進陶瓷材料皇冠上的明珠,是一種能夠存儲電能的超精密高端電子元件,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具有隔直、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控制電路等方面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5G通訊、汽車電子、家電等領域,業內稱之為“電子工業大米”,也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重要元器件產品,長期以來進口依賴嚴重。
三環集團從2001年開始研發該項產品,通過持續加大對MLCC技術研發和產能擴產的投入,不斷創新和攻堅克難,最終在高容量、小尺寸兩個技術發展方向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三環集團的MLCC產品已實現介質層從單層5μm膜厚到1μm膜厚的飛躍、堆疊層數達到1000層,已經能夠覆蓋90%產品規格的國產化,逐步突破高端MLCC生產關鍵技術,并逐步推出了高容高壓、高強度、高頻系列產品,滿足多種場景中對MLCC的參數要求,成為中國市場上進口替代的主力軍。
SOFC——三環集團面向全球發電趨勢變化的主攻賽道
陶瓷燃料電池發電系統(SOFC)是直接利用電化學反應,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技術,因此具備發電過程簡單高效、燃料來源廣、可熱電聯供、綠色低排放、用途廣泛、發電供電穩定性高等諸多優點。
從2004年起,三環集團開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解質隔膜片的開發和生產,目前,已掌握了從材料、單電池、電堆到系統的全技術鏈條研發及量產能力,擁有50余項核心專利,成功創新了我國首臺套百千瓦級陶瓷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示范應用,裝機容量突破210kW,交流發電凈效率高達64.1%,熱電聯供綜合效率達91.2%,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且牽頭承擔“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牽頭建設“國家能源高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2023年迭代開發的產品,在性能、體積和重量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單機功率提高了43%,達到50kW。
不久前,潮州三環集團副總裁劉德信接受南方財經采訪時表示,“公司現在多款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包括光通信用陶瓷插芯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片式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占全球市場份額超60%,半導體陶瓷封裝基座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
三環集團一直堅定不移地走在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在自主研發上加倍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時從市場拓展、人才培養等方向持續發力,加強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保障。相信在未來,也會不斷取得佳績。
參考來源:
南方財經、潮州市工商聯、中國發展改革、經濟日報、巨潮資訊網、21世紀經濟報道、三環集團官網等公開信息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林)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