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同意核準內蒙古神龍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龍新材料”)年產7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項目。

神龍新材料利用廠區內現有的生產車間,建設一條7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生產線及其配套的公輔設施。其中:鐠釹金屬2300噸、金屬鈰1700噸、金屬鑭1300噸、鑭鈰金屬1500噸、釓鐵合金200噸。
該項目依托包頭“稀土之都”的資源與區位優勢,聚焦高端稀土材料制造,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12億元,為地區稀土產業鏈升級注入新動能。
項目核心
項目采用國內領先的熔鹽電解工藝,配置91臺10000A大型電解槽,電流效率超過87%,遠超行業標準。通過氟化物-氧化物熔鹽體系,將稀土氧化物轉化為高純度金屬及合金,涵蓋鐠釹金屬、金屬鈰、鑭鈰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

工藝流程圖
技術亮點包括:
1.節能降耗:電解槽余熱(55℃)用于廠區冬季采暖,循環水利用率達99.95%,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國家先進水平;
2.環保升級:廢氣經布袋除塵+兩級水噴淋+堿噴淋處理,排放指標嚴于《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粉塵回用率100%;
3.資源循環:電解渣、廢石墨等固廢提取有價元素,實現“零廢棄”。
經濟影響
項目總投資5869.33萬元,投產后年消納稀土氧化物8385噸,有效拉動北方稀土、廈門鎢業等上游企業產能。據測算,項目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達126.75%,投資回收期僅2.98年,有望成為包頭稀土新材料基地的標桿項目。
包頭市2024年GDP增速8.1%,稀土產業貢獻顯著。神龍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強化包頭“稀土金屬產能7萬噸”的“十四五”目標,推動本地產業鏈向高端合金、永磁材料等下游延伸。
戰略意義:搶占稀土應用制高點
項目響應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及包頭市“全國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定位,重點突破鑭、鈰等富余元素的轉化瓶頸。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機、航空航天合金等領域,助力我國稀土資源從“量”到“質”的戰略轉型。
神龍新材料董事長馬瑞萍表示:“項目投產后,公司將聯合科研機構攻關稀土金屬提純技術,為全球稀土應用提供中國方案。”
參考來源:
內蒙古工業和信息化廳、神龍新材料項目申請報告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