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從材料誕生之日起,其制備和后處理技術乃至發明人都引起了世界范圍的知識產權糾紛。隨著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國產業政策的變化及三元材料的商業化,磷酸鐵鋰材料也經歷了曲折的產業化之路,首先在動力電池中實現商用。
1996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John B.Goodenough教授團隊首次報道了磷酸鐵鋰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可行性,并于1997年取得了相關專利。他們發現有著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電池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安全性和循環壽命,不會像當時常見的鈷酸鋰那樣在高溫下容易分解,而且其主要原料是鐵和磷,工藝穩定價格低廉,可以顯著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磷酸鐵鋰還不含有材料毒性,清潔環保無污染。
經研究發現,雖然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但是通過大體積電池包可以完全適配于電動公交車,北京奧運前后,我國就開始將鋰電池電動公交車投入使用并逐步推廣。2010年相關部門再次調整策略,明確提出以公共領域用車為突破口,逐步帶動新能源車私人消費市場的方針。
近年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電化學儲能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也在不斷的變化,磷酸鐵鋰材料和電池技術也在持續迭代升級,并從動力電池拓展到電化學儲能領域。值得注意的,磷酸鐵鋰材料從2021年產量首次超過三元材料,其市場占有率還在逐年提升,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就目前發展形勢來看,當前市場主流的是第三代磷酸鐵鋰產品,依賴電池包結構創新(如CTP)提升能量密度,其受限于壓實密度(≤2.50 g/cm3),快充能力普遍在2C左右。而第四代磷酸鐵鋰,也稱高壓密磷酸鐵鋰,通過更高壓實密度(≥2.60 g/cm3)縮短鋰離子遷移路徑,顯著降低阻抗,支持4C-6C快充。目前的市場趨勢是,第四代磷酸鐵鋰憑借高壓實密度實現了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與快充性能的雙重躍升,成為高端電池的技術標桿;而第三代因性能局限,正逐步退出主流競爭。
中國粉體網將于2025年11月26日在江蘇·常州舉辦“2025高壓實磷酸(錳)鐵鋰技術大會”。本屆大會將聚焦高壓實磷酸鐵鋰生產工藝優化、突破壓實密度極限的材料設計創新、錳溶出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以及從實驗室到量產的全鏈條工藝優化等議題展開交流討論!屆時,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舒東教授將作題為《磷酸鐵鋰材料的曲折產業化歷程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展望》的報告。舒東教授將結合磷酸鐵鋰材料的本征性質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講述材料發展的曲折歷程,并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嘉賓信息:
舒東,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省一流專業負責人,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點專業負責人。長期從事化學電源包括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鋅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鉛酸電池及其相關電池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子項目及其他國家、省部及企業項目40余項。入選2024年全球年度科學影響力前2%頂尖科學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31篇,被引用10100余次,申請國家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38項,專利中32項獲得授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8項,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19項。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