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當前磷酸鐵鋰行業正處于技術迭代周期,市場格局還沒有真正穩定,無論從電池還是材料來看,現在的主流生產工藝并非最佳路線,還有改進換代的空間。
電池技術方面,固態體系相比于液態體系具有能量密度上的天然優勢,未來的電池技術會逐漸由液態電池向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演化;電池制備技術方面,正從濕法技術向干法電極技術發展;電池材料技術方面,則是由純液相法向濕法固相合成技術再向干法全固相合成技術靠攏。
具體到磷酸鐵鋰材料領域來看,磷酸鐵鋰生產工藝經歷了從最初的乙醇為分散介質混料到以純水為分散介質混料的嬗變,逐漸形成了當下業內以純水為分散介質,砂磨配合噴霧干燥的標準工藝路線。
其中,乙醇混料工藝可以看成第一代技術,不過由于甲醇、乙醇類有機溶劑易燃、易爆、易揮發、不安全且對環境造成影響,這一技術已經基本淘汰;純水混料工藝可以看成第二代技術,這也是當下市場上的主流工藝;優安時公司獨家掌握的干法混料技術則可以稱為第三代技術,這一技術無需砂磨、噴霧、氣流粉碎,單位能耗僅為濕法混料的四分之一。
干混技術具有多重優勢:成本優勢,單噸能耗下降75%,加工成本降低50%;品質優勢,壓實更高,粉末壓實最大可超過2.7g/cm3;投入產出比高,固定資產投資降低60%;環保優勢,若以國內年產200萬噸磷酸鐵鋰計,該技術推廣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能源折合電力約70億度。
以該技術為基礎,江蘇優安時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已經建成業內首條5000噸/年磷酸鐵鋰產線一條,即將擴產至10萬噸每年。
據悉,江蘇優安時電池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干法工藝磷酸鐵鋰制造商,專注于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采用最為先進的第三代無溶劑混料技術,干法生產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僅為同行業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現已進入國內動力電池的頭部企業供應商名錄。
中國粉體網將于2025年11月26日在江蘇·常州舉辦“2025高壓實磷酸(錳)鐵鋰技術大會”。本屆大會將聚焦高壓實磷酸鐵鋰生產工藝優化、突破壓實密度極限的材料設計創新、錳溶出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以及從實驗室到量產的全鏈條工藝優化等議題展開交流討論!屆時,來自江蘇優安時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吳雪峰將作題為《干法混料制備高壓實磷酸鐵鋰材料技術進展》的報告。報告將針對采用干法混料技術結合一次燒結工藝制備4代、5代高壓密磷酸鐵鋰的技術展開探討。

嘉賓信息:
江蘇優安時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浙江大學材料學碩士,20年鋰電行業經驗。干法混料磷酸鐵鋰生產技術發明人,于業內首先實現了磷酸鐵鋰全固態合成及產業化。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