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在沂蒙山西南麓雞冠崮腳下,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原半湖水泥廠的一片廢墟上,崛起了一個集新舊動能轉換、文化旅游、綠色環保、出口創匯于一身的現代化企業——山東龍基石業有限公司。它讓山里的石頭從“丑小鴨”變成“俏姑娘”,頑石賣出玉石的價格。
廢墟上崛起的企業
2013年,生于石頭工藝雕刻世家,35歲的山東藝冠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立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一片廢墟的半湖水泥廠,他很快發現這是一塊石材發展的寶地,經過協商決定在此處建山東龍基石材有限公司。
說干就干,勘探、規劃、設計,很快繪出了規劃圖紙,總投資1.2億元,占地160畝的企業在廢墟上重建。400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5200平方米的辦公樓、宿舍樓、生活區,2600平方米的石材電子商務樓,6000平方米的中國石文化博物館等一應俱全。
目前,該公司已投資8000萬元建成生產廠房、成品車間、污水處理設施,引進了世界上較為先進的30套生產線。辦公樓、宿舍樓及石文化產業園正在施工建設中。該項目有效利用淘汰落后產能閑置水泥廠的土地,使閑置的土地得到盤活、再利用,實現了產業新舊動能轉型升級。
賦石頭于文化內涵
從古代人類就開始使用石斧、石錐、石箭頭、石臼、石碾等生產生活工具,有的工具至今仍在使用。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各地園林景觀、古城古建、廣場雕塑、旅游勝地等對石雕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賦石頭更多的文化內涵有待提高。
該企業廣納高素質科技人才,成立了研發團隊,研發麒麟、貔貅、獅子、龍柱、牌坊、人物、動物等精美圖案1000多種。采用電腦數控指揮,依托山亭區當地山石資源優勢,以石灰石(青石)為原料,利用圓雕、浮雕、透雕、線雕、平雕、影雕等技法,生產加工石碑坊、石塔、石亭、石柱、人物雕塑、動物雕塑、工藝品雕塑等石雕藝術產品及室內擺件、仿古器皿等。
該企業投資3000萬元,建中國石文化博物館,讓游客全面了解石文化,提高了石頭的文化品位,填補了北莊鎮多年來沒有文化旅游產品企業的空白,拉動了北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環保節能先行
該企業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到石材企業環保節能先行。石材加工企業在鋸板材時用水量較大,污水處理不好,會對當地土地、水源造成污染。為此,該企業投資300多萬元,建起高標準的污水處理設施,用過的廢水通過處理后,得到重復循環利用,達到污水零排放。
企業滿負荷生產每天需要用水600立方,通過循環利用,每月可節約用水17000多立方,年可節約水費40萬元。每天凈化石粉50噸,每天可增收3000元,年可為企業增收100萬元。
出口創匯掙 “洋錢”
龍基石業以精湛的雕刻技藝點把石雕工藝做到了極致。把石頭當作“玉石”賣,一個20X30公分的麒麟擺件,賣到3000多元,讓石頭的價值以上萬倍,甚至幾萬倍的增長,大大提高了石灰石(青石)附加值。
該公司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70%的產品出口美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歐美市場及中東地區,一組抽象的大型雕刻作品落戶美國好萊塢影視城,成為世界文化的象征。預計每年銷售額達3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實現利稅8000萬元。(粉體網編輯整理/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