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肆虐,讓紅火一時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正面臨嚴峻的“洗牌”,然而,位于萬州鹽氣化工園區的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今年6月底,隨著年產1800噸多晶硅的擴建項目成功投產,大全新能源公司總規劃年產多晶硅3300噸的目標即將達成,一座西部地區最大生產規模的多晶硅產業基地正在庫區崛起。
“金融危機對企業不僅是一次‘洗牌’,更是一次機遇。”大全新能源公司董事長徐廣福表示,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做到降本增效,是大全新能源公司順利渡過金融危機的“法寶”。
據了解,當前國內多晶硅成品市場價格已從最高每噸320萬元急速滑落至50萬元,價格的巨大回落讓眾多小規模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入不敷出。“雖然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但根據目前市場行情,多晶硅市場需求仍是求大于供,目前全球市場就有近萬噸的缺口。”徐廣福說,基于此考慮,在同行業企業紛紛緊縮銀根時,大全新能源卻“反其道而行”,擴充產能。此舉不僅讓大全新能源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國內市場,還把“戰線”拉到國外,通過先后在北美及歐洲地區成立銷售公司,大全新能源公司已經在境外市場逐漸打響知名度。
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公司還做到了降本增效。由于多晶硅的加工生產涉及到一系列復雜的工藝環節,其中會伴生具有強腐蝕性、有毒有害液體的副產品四氯化硅及一些廢氣,以往這些副產品都會被另行處理,既污染環境,又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同時還增加了生產成本,無法保證原料的利用率。
對此,大全新能源公司斥資7000多萬元,用于還原爐啟動系統節能技改項目和尾氣回收節能技改項目,通過將四氯化硅放置到全封閉式循環回收系統中參與反應,讓它轉變成為可用于提煉純多晶硅的主要原料三氯氫硅,使尾氣經過回收裝置進入物料的循環利用,讓多晶硅生產的單位能耗降低了20%,大大提高了產品價格競爭優勢。
“金融危機對企業不僅是一次‘洗牌’,更是一次機遇。”大全新能源公司董事長徐廣福表示,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做到降本增效,是大全新能源公司順利渡過金融危機的“法寶”。
據了解,當前國內多晶硅成品市場價格已從最高每噸320萬元急速滑落至50萬元,價格的巨大回落讓眾多小規模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入不敷出。“雖然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但根據目前市場行情,多晶硅市場需求仍是求大于供,目前全球市場就有近萬噸的缺口。”徐廣福說,基于此考慮,在同行業企業紛紛緊縮銀根時,大全新能源卻“反其道而行”,擴充產能。此舉不僅讓大全新能源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國內市場,還把“戰線”拉到國外,通過先后在北美及歐洲地區成立銷售公司,大全新能源公司已經在境外市場逐漸打響知名度。
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公司還做到了降本增效。由于多晶硅的加工生產涉及到一系列復雜的工藝環節,其中會伴生具有強腐蝕性、有毒有害液體的副產品四氯化硅及一些廢氣,以往這些副產品都會被另行處理,既污染環境,又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同時還增加了生產成本,無法保證原料的利用率。
對此,大全新能源公司斥資7000多萬元,用于還原爐啟動系統節能技改項目和尾氣回收節能技改項目,通過將四氯化硅放置到全封閉式循環回收系統中參與反應,讓它轉變成為可用于提煉純多晶硅的主要原料三氯氫硅,使尾氣經過回收裝置進入物料的循環利用,讓多晶硅生產的單位能耗降低了20%,大大提高了產品價格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