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因為技術含量低、工藝落后,去年4月,山東青州經濟開發區對山東豪馬克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作出有條件限期退出的決定。對此,豪馬克絕壁求生,與美國美孚石油和中國重汽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展開合作,僅用8個月時間就開發出了高端潤滑油和納米材料節能抗磨潤滑劑,企業效益翻了3番,成為青州市高新技術企業。
去年春天,青州經濟開發區根據打造高新產業開發區的要求,對轄區內30多家規模小、科技含量低、有污染的企業下達了有條件限期退出決定,要求一年內環保耗能等指標必須達到要求,否則一律退出。這一政策的實施,逼著26家企業實現了華麗轉型,成為高科技企業,其他企業則退出了青州經濟舞臺。
近幾年,青州市注重從項目引進源頭上促進企業升級,但凡進入經濟開發區、卡特彼勒工業區和峱山經濟發展區三大園區的企業,投資門檻分別不低于5億元、3億元和1億元,投資密度不能低于每畝300萬元,而且所有新建項目必須先過環保關,兩年來先后拒批包括投資30多億元的廢舊汽車拆解項目在內的重金屬、化工項目67個,100多家企業因為耗能高、效益低、產能落后被“請”出青州。
產業升級離不開企業內在轉型提升。青州市廣泛依托現有企業,全力鍛造新型產業。去年以來先后引進了生物制藥、高效節能電機等3個“國家****”高新產業項目,并聯合中科院院士在企業中建立了3家院士工作站。去年青州共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64項,其中27個列入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開發新產品118項,填補省內空白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31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產值119.8億元。
青州市還積極推動現有產業整合。他們引進了濰柴動力傳控技術公司、云內動力等龍頭企業,對原有機械制造行業60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拉動整合。山起重型機械股份公司全力打造海洋裝備產業,新上了臨港船用起重設備,石油機械廠新上撬裝平臺項目,榮利石油機械新上海上鉆井平臺項目,藍天重工新上了港口起重機項目,一個總投資超過50億元的海洋裝備產業呼之欲出。去年以來,該市新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產業等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8個,投資296.3億元,占投資總額的30%以上。
2012年,青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51.48億元、利稅73.12億元、利潤50.2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18.9%和19.6%。
本網點評:推進現有企業轉型升級,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機制。由于不同企業對市場反應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往往單純依靠企業轉型會拉長轉型戰線,甚至會走許多彎路。當地政府如果完善機制,科學引導和規范企業轉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給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青州此舉,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