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如何使礦產資源開采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是當今社會的重大課題。

在蕪湖市礦產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蕪湖市國土資源局分管領導表示,在2018年底前,所有大中型礦山建成市級綠色礦山,其他礦山要在‘十三五’末建成市級綠色礦山。
蕪湖市位于長三角地區西南部,自古以來就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的美譽,是華東重要的工業基地。據了解,蕪湖市礦產資源種類豐富,目前已發現礦產資源51種,其中已開發利用的有33種,主要以水泥用灰巖、銅、鐵礦為主。
礦產資源開發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開發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問題:礦山點多面廣,布局不盡合理,資源利用率低,生態環境代價大,安全生產壓力大,大中型礦山比例低。隨著問題的出現,該市狠下決心開展非煤礦山整治規范工作,出臺了《關于蕪湖市非煤礦山整治規范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三個工作目標:一要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二要安全生產水平提高;三要環境保護水平提高。
一、規劃引領,優化布局
“集中,我們不僅僅是集中了礦山數量,而是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全部集中起來,在此基礎上創建綠色礦業示范區。大中型礦山要全部達到市級綠色礦山標準,其中20%左右達到國家綠色礦山標準。”蕪湖市國土資源局分管領導介紹稱。
據了解,在該集中區內露采礦山以整座山體劃定礦區范圍,采用自上而下分層開采,封閉運輸和加工,從而提高礦產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水平和環境保護標準。地下開采礦山按照礦體設置礦權,一個礦體原則上只設立一個采礦權。
在執行當中,該市設立礦山開采集中區,堅決關閉零星分散的小礦,使非煤礦山企業向大中型企業集中,并通過市場化配置資源促進公平、公開、公正。為了體現領導班子的決心,該市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對非煤礦山整治規范工作的組織領導。市委兩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礦山整治和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在會議中明確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并將責任落實到各區縣考核任務,對未完成的區縣進行嚴格考核。
相關數據顯示,自整治工作以來,蕪湖市減少了零星分散的小型礦山企業121家;減少數量達57%;投入治理資金1.65億元,治理廢棄礦山面積2800余畝,礦山生態明顯好轉。礦山數量減少了,安全工作抓上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在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等省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市制訂了《蕪湖市礦產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試點方案》。該試點方案中顯示,至2018年蕪湖市將進一步壓縮采礦權數量,在繁昌縣設置6~8個礦山開采集中區,使礦山企業集中度達到70%左右,新建礦產品深加工項目達到10個左右;在南陵縣設置4~6個礦山集中區,使礦山企業集中度達到75%左右,新建礦產品深加工項目達到8個左右。
二、源頭控制,加強監管
全面落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低開采規模和準入條件,優化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最低開采規模和準入條件,優化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礦業結構,逐步構建集約、高效、協調的礦山開發格局。試點范圍內原則上不再新設采礦權,因重大項目建設、整合重組等原因,確需新設采礦權的,必須執行《蕪湖市非煤礦山新設采礦權參考標準》。
據了解,此次的試點范圍主要是在繁昌縣和南陵縣,對于兩個面積中等的下轄縣來說,標準可謂是相當苛刻的。露采鐵礦生產規模不低于60萬噸/年,可采資源儲量不低于600萬噸;地下開采鐵礦生產規模不低于30萬噸/年,可采資源儲量不低于300萬噸;銅礦生產規模不低于20萬噸/年,可采資源儲量不低于200萬噸;石灰石礦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可采資源儲量不低于1000萬噸;建筑石料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可采資源儲量不低于1000萬噸等。
三、突出優勢,恢復治理
蕪湖市在節流的同時,沒有忘記開源的工作。該市試點縣利用銅礦、水泥用灰巖礦等優勢礦種,在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嚴格環境準入的基礎上,建設礦產品深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引進有實力的的企業,利用其資金、技術優勢,投資建設銅基新材料和高品質水泥等深加工項目。
據了解,在繁昌縣引進的蘇州非礦院項目上,非礦院安排了7名專家教授致力為繁昌非金屬礦深加工升級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對該縣紅花山膨潤土詳細的開發研究,在其擁有的膨潤土無機凝膠生產制備專利技術基礎上探尋出一種更為先進的全新技術路徑,并生產試驗出一種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無機凝膠產品。
礦產資源開發不能只取不予。2016年國土資源部聯合多個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礦山地質環境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蕪湖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把全面改善礦山生態環境作為目標。該市在工作中首先對試點范圍內需治理的礦山進行摸底、調查。確定需治理的礦山,建立監管檔案并制訂實施計劃。對于生產礦山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由采礦人負責治理,對歷史遺留、采礦權人滅失的廢棄礦山,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所在縣組織治理。
有舍才會有得,只有敢于舍棄黑色GDP,走清潔環保的發展道路,才能獲得持久長遠的發展。蕪湖市在經濟發展中舍棄了粗放不合理的發展模式,獲得的將是更加生態文明環保的發展路線。未來,節約集約化發展道路將會是一個康莊大道,就要看誰會成為這條康莊大道的領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