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日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華雨和陳學思報道了一種多功能診療納米顆粒,其可同時實現“增強滲透滯留”(EPR)效應和體內快速清除功能。該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
具有診療功能的納米顆粒在臨床轉化中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具有適宜尺寸的納米顆粒可以具有較好的EPR效應,從而在腫瘤內蓄積,但可能引起潛在的體內毒性。較小納米顆粒雖能實現快速腎清除,但其腫瘤蓄積和滯留較差,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EPR效應和腎清除之間的兩難問題限制了納米顆粒的進一步臨床應用。
基于以上背景,陳學思、田華雨團隊通過“引入去鐵胺(DFO)觸發的動態解組裝策略”來解決納米顆粒瘤內蓄積與快速腎清除之間的“兩難”問題。這個策略具有如下優點:(1)納米顆粒由如下成分構成:食源性藍靛果中提取的天然花青素、體內本身含有內源性鐵以及聚谷氨酸衍生物,可以保證該納米顆粒體內應用的安全性;(2)該納米顆粒具有光聲和磁共振雙模成像功能,且在此指導下,可實現精準的光熱治療;(3)該納米顆粒在DFO作用下,具有動態解組裝能力。
陳學思表示,該工作為納米醫學臨床應用提供了一個有前景的綜合解決方案。(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