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澳媒:澳美簽署稀土供應協議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9日報道說,美國與澳大利亞政府當天簽署一項協議,宣布加強雙方在稀土資源方面的合作。該項計劃名為“重要礦產資源”,旨在支持美澳礦產企業共同勘探稀土礦,并摸索“以更清潔綠色的方式”對其進行提煉、加工與開發。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這一計劃自醞釀至出臺經歷大約一年時間,此前有消息稱,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確定了15個稀土和重要礦產項目,并計劃與美國合作。報道稱,“重要礦產資源”計劃對美澳兩國的戰略資源安全非常重要,特別是可以“降低對中國稀土資源的單方面依賴”。
日本擬用無人潛艇調查海底稀土,推進深海稀土泥開采技術開發
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11月17日報道,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最早將在明年利用自主式無人潛艇(AUV),勘探位于小笠原諸島南鳥島的海底稀土儲量。
傳統的勘探方式是使用水面船只進行逐點采樣,這種方式難以探明稀土礦藏的范圍。相比之下,利用自主式無人潛艇進行勘探,可以更大范圍地調查深海海底。此次調查在日本專屬經濟區中進行,旨在調查海底泥漿中的稀土濃度,并評估礦藏儲量。調查使用了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發的無人潛艇,通過向6000米深的海床發射超聲波進行勘探。

日本計劃若此次調查成功,將考慮使用10臺無人潛艇進行調查。大約10億美元將被用于購買無人潛艇和相關設備。此外,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正在開發一項技術,通過深海鉆探船“地球號”,利用一根接近1500噸的管道從海床中抽取富含稀土的泥漿。
2019年度稀土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公布 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32000噸
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近日聯合發出通知,下達2019年度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及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根據通知規定,2019年度全國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132000噸、127000噸。全國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5000噸,其中主采指標78150噸,綜合利用指標26850噸。上述指標均含已下達的第一批指標。
通知要求,各稀土集團(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礦稀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稀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要及時商下屬企業所在的省(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后,將冶煉分離指標分解下達到企業,指標分解情況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及所在省(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有關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及時將稀土礦、鎢礦開采指標下達到市、縣,指標分解情況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11月18日國內稀土市場部分價格下滑

1月17日稀土指數為335點,與昨日持平,較周期內最高點1000點(2011-12-06)下降了66.50%,較2015年09月13日最低點271點上漲了23.62%。(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稀土金屬中金屬釹均價下滑1000元/噸至35.85萬元/噸;金屬鏑均價為203.5萬元/噸;金屬鐠均價為65萬元/噸。稀土氧化物中鐠釹氧化物均價下滑2000元/噸至28.15萬元/噸;氧化鏑價格為155萬元/噸;氧化鐠均價下滑1萬元/噸至33.5萬元/噸;氧化釹均價下滑2000元/噸至28.35萬元/噸。稀土合金中鐠釹合金價格下滑2000元/噸至35.85萬元/噸;鏑鐵合金價格均價為156萬元/噸。
拓寬稀土產業合作領域 鴻達興業子公司與北方稀土簽署合作協議
11月20日晚,鴻達興業發布公告稱,為加快公司在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助劑等稀土新材料的應用開發,公司控股子公司包頭市新達茂稀土有限公司(簡稱“新達茂稀土”)與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稀土”)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就新達茂稀土為北方稀土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稀土固廢提供存儲服務開展合作,同時加強在稀土冶煉、稀土加工和應用開發推廣等方面的合作。
贛州市10個廢棄稀土礦山治理項目獲批銷號
從贛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0個廢棄稀土礦山治理項目經江西省整改辦批準全部予以銷號。截至目前,贛州市已累計完成廢棄稀土礦山治理面積91.6平方公里,其中,歷史遺留的廢棄稀土礦山環境問題全部得到基本解決,通過實施廢棄稀土礦山復綠、地形整治、土壤改良工程等綜合治理,礦區植被覆蓋率由4%提高到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遏制,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地質災害隱患得以消除。
資料來源:參考消息網、證券日報、環球網、贛州市自然資源局、同花順財經、生意社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