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有人曾用泡沫覆滅來形容過去5年來中國3D打印產業的發展。不過,也許那只是看到了部分初創公司的結局。畢竟,3D打印在行業應用正在穩健前行,結果無需悲觀。
比如,過去幾年尤其是今年,汽車行業面臨市場下行的壓力,車企需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怎么減少成本、提高性價比和提高效率上。作為3D打印(增材制造)應用的主流行業之一,汽車市場的這種變化將傳導到3D打印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上。
“其實客戶已經充分理解到3D打印在降低成本以及更好的控制生產上的作用。”Stratasys南亞區總裁Michael Agam(安志杰)告訴工業互聯網周刊。Stratasys同時發現,中國消費品行業將會是3D打印的下一個熱點,例如,Stratasys與中國小米公司已談成了二度合作。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重點放在怎么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上,這給3D打印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發現增材制造以及產品的設計,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競爭力,是決定一個公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3D打印步入成長期
多年來,隨著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等的技術進步,產品零部件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對構件的性能要求也更高。傳統的減材制造方式,以及金屬切削加工方法受到嚴峻的挑戰。相比減材制造,3D打印能夠實現復雜零部件的一次成型,成為制造業廣受關注的顛覆性技術。
Stratasys是全球3D打印機的頭牌,在3D打印產業鏈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中間位置。30年來,3D打印產業從無到有,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這包括制造3D打印設備所需的零部件、打印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原材料、設計和逆向工程所需要的軟硬件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間的打印設備、打印服務產業,最后就是企業級的應用,如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行業。
產業政策、技術發展是智能制造的重要驅動因素。3D打印集合了大規模生產的高效和手工生產的靈活性等優點,能實現制造過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是智能制造的重點方向之一。有專家甚至認為,制造業的全流程都可以引入3D打印。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3D打印行業總產值為30.3億美元,2018年達到了96.8億美元,5年復合增速達26.1%。而到2020年、2022年、2024年,全球3D打印行業總產值將分別有望達到158億美元、239億美元、356億美元。
在中國,3D打印起步較晚,企業數量與規模偏小,打印專用新材料與核心零部件目前嚴重依賴進口。不過,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中國3D打印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3.2億美元發展到2018年的23.6億美元,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9.1%,正在由導入期步入成長期。
設計與成本決定市場
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30%以上;開展100個以上應用范圍較廣、實施效果顯著的試點示范項目,培育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特色鮮明的示范企業和園區,推動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車、醫療、文化、教育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這是中國3D打印發展的頂層設計。但市場更是決定性力量。Michael Agam認為,3D打印對中國市場來說是一個新的轉折點,未來可能將會朝著更加高端的方向發展。這個高端,其實就是重點行業的應用。他表示:3D打印市場有兩個決定性因素,一個是產品的設計,一個是減少生產成本。這兩點將會極大地影響3D打印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比如,當前產品越來愈復雜、功能越來越多,但性能要求也更高,這就給產品創新帶來挑戰:在注重外形設計的同時,設計師需要把重心放在零部件上,做好每個部分的細節,這就涉及到每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從而帶來了更多的技術難題。這一點,正是3D打印所能解決的問題。而在總體生產成本包括材料、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3D打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多的發展方向。
Michael Agam說:“中國政府在3D打印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包括通過優惠政策扶持中國3D打印企業。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心也會放在智能制造以及3D打印上。我認為這些投入以后都會有很好的產出結果。”
是供應商更是合作伙伴
目前,Stratasys在全球有三大總部,分別是美國、以色列和中國。中國是Stratasys三大核心市場之一。B2B業務模式是Stratasys的重心,但未來也將會發展電子商務或B2C等業務板塊。2018年11月,Stratasys官宣將推出LPM金屬打印機,這意味著其業務范圍將大幅拓展到金屬打印領域。
Michael Agam認為,Stratasys不僅僅只是一個供應商,更是一個合作伙伴。公司不僅僅是銷售3D打印機或者售賣產品,而會把更多的重點放在客戶的需求上,思考怎么樣才能幫助客戶最大程度的使用Stratasys的產品,讓產品發揮最大的效率,以及客戶在使用3D打印的過程當中,怎么去產生最大的利潤。
比如,NASA與Stratasys具有較深的合作,其合作模式之一,就是NASA向Stratasys提供材料,通過共同的研發和設計,使得這些材料更加商業化、更加符合客戶的需求。
很多客戶將3D打印視作一種補充性制造技術,將其作用局限于對傳統制造的局部流程進行替代和改進上。但3D打印平臺公司Materialise認為,3D打印不僅體現在制造原型件上,更體現在制造終端產品上。因為3D打印可以對現有垂直應用進行設計優化,還具有在新市場上創造重大商機的潛力。不過,總體上,作為智能制造的重點發展領域,3D打印在制造業中的普及還有待時日。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