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世貿組織公布的一份反傾銷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我國遭受的“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次數已連續11年列全球第一,而化學品成為反傾銷的重災區,其中聚苯乙烯、亞硝酸鹽、檸檬酸、鈦白粉等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嚴重。自2006年7月起,韓國對我國鈦白粉征收4.82%~23.08%的反傾銷稅;從2004年起,印度對我國鈦白粉征收1227美元/噸與到岸價差額的反傾銷稅。業內專家認為,我國鈦白粉行業面臨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影響不可忽視。
1. 我國鈦白粉產業進入成熟期
一個國家的鈦白粉消耗是社會消費水平的重要標志。1990年至今,我國鈦白粉的產量增長了6倍多。
由于我國鈦白粉行業很早就進入國際鈦白粉市場參與競爭,國際市場的盛衰直接影響到我國鈦白粉生產。特別是1998年,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和消費的對策,推動了以城鎮居民為對象的房地產業和涂料工業的發展,刺激了鈦白粉產業。5年后,全國鈦白粉生產廠家已達到61家,總產量達到48萬噸。
近兩年來,我國鈦白粉產業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規模持續擴大,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鈦白粉產量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長。2005年,全國鈦白粉產能已突破70萬噸,產能達萬噸級的企業已超過20家。標志著我國鈦白粉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
2. 國際市場凸顯“中國因素”
鈦白粉產業屬于典型的壟斷競爭、規模經營的行業。國外鈦白粉產業自誕生以來,走過了將近100年的歷程,其間經過幾個關鍵階段。20世紀20、30年代,鈦白粉在競爭中以優異的性能取得了對立德粉的全面勝利;80年代,全球鈦白粉業又進行大改組,美國氰胺公司、陶氏化學以及意大利蒙太迪森等幾家著名企業退出鈦白粉產業;90年代,國際鈦白粉產業受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售價低迷以及環保投資高昂等因素影響,北美、西歐地區的鈦白粉產業發展放緩,發展區域集中在亞太地區。
其間,鈦白粉產業發生了幾大變化:(1)各主要廠商在亞太地區投資設廠或增加生產線;(2)鈦白粉業全球性的兼并重組風起云涌,一批大企業退出鈦白粉行業,如英國帝國化工公司、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等,原十大企業已經縮減為8家。
中國鈦白粉產業借國外兼并重組之機,取得跳躍式的發展,并迅速占領了國際市場。“中國因素”和“中國價格”成為全球業內熱談的話題和需要應對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國外的反傾銷調查層出不窮。由于許多國家政府對反傾銷活動常采取鼓勵和支持的立場,對我出口產品實施反傾銷的國家逐年增多,印度居首位。2004年,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對中國鈦白粉反傾銷案的終裁認為:“中國出口印度的二氧化鈦價格低于其正常值,印度產業已經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魚損害之間存在英國關系。”由于各國在對華反傾銷的確定上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并且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使國內企業無法承受,有些甚至被迫退出國際市場。
3. 鈦白粉產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國外對我國鈦白粉產品發動反傾銷調查,將直接影響出口規模的擴大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減少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在出口急劇下降的情況下,生產企業為了占領國內市場將展開惡性競爭,部分企業將難以為繼。因此,國內鈦白粉企業應該積極應訴反傾銷,只有積極應訴才是保住市場的惟一辦法。
但同時,鈦白粉行業自身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也會對應對國外的反傾銷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我國鈦白粉行業低水平盲目擴大產能,2006年底將達到90萬噸以上,比上年增長28%。加上現有企業鈦白粉改擴建工程的實施,到“十一五”末,我國鈦白粉產業總產能將達到150萬噸。同時,由于低水平、低技術含量產品所占比重過大,導致優勢產能的擴張沒有得到有效的市場實現,高速度、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長方式已成為我國鈦白粉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問題。而“十五”期間,杜邦公司和阿斯創公司分別在山東和遼寧建設了兩家大型鈦白粉生產廠,初期規模都在20萬噸/年左右,預計2010年建成投產。這兩大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基地建成后主要生產尖端產品,將對國內企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目前,我國鈦白粉產業正面臨競爭力減弱的危機。由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市場的競爭能力,與國外大公司的競爭主要是技術上的競爭,因此,生產企業一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加大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的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吸引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對鈦白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