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杜邦和環境保護協會計劃聯合發布納米技術產品安全與環境風險的開發指導大綱。
指導大綱是到目前為止在解決棘手問題方面取得的最廣泛的成就,即快速擴大納米技術領域。納米材料到底是創新還是具有意想不到的危險,這方面的信息依然缺乏。
一納米等于十萬分之一米,納米技術通常指材料的尺寸至少在100 納米或者更少。體積如此之小,以至于每個分子的行為可以反應出材料的性能。煤煙粒子和其他材料自然出現在一個納米級上,現在,商業在利用近期工具數量的爆炸,開發工程納米級產品。
在這樣做的同時,它們顯示,當利用這些微小體積時,熟悉的材料有時產生令人吃驚的力量、靈活性、反應或者其他有用的特性,形成數百種新產品,包括抗污服裝和紡織品、高級微芯片、清潔防曬劑,這些產品都已經結合了納米技術。
對納米技術產生懷疑的人士聲稱,一些創新引起很少的注意,可能具有負面效果。分散的試驗研究方案預示,納米級粒子可以進入大腦,肺部和其他人體組織,雖然效果并不為人知。試驗也顯示,有些產品可能對植物和其他生物體產生毒素。
納米產品發明速度非常快,毒物學者來不及做全面試驗或者描述所有產品潛在效果。
杜邦及環境保護協會,得到環境保護局的部分財力支持,在2005年9月開始制定這份指導大綱。
文件長達87頁,包括三個杜邦如何利用這個大綱的例子。一個例子是,鈦白粉粒子,杜邦把鈦白粉摻入塑料,保護他們不受紫外線的照射,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公司如何處理碳納米管,他們正在研制這種納米管,但尚未出產品。
第三個例子是納米級鐵化合物,它將作為一種清潔污水源的創新方法。據杜邦說,這種化合物具有很多未知的風險。
這個指導大綱的創作者和許多其他納米技術專家說,對于中小公司和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這個大綱框架可能太復雜,太昂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