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武高輝,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部委重點項目首席專家,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出版專著/教材2部、譯著1部。長期圍繞國家裝備重大需求,率團隊開辟了空天鋁基復合材料研究方向,研發成功20余種新型金屬基復合材料,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金屬基復合材料產品系列,保障了裝備的升級換代,推進了我國“慣性器件材料的更新換代”、“空間結構材料的換代”。根據中國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選公告,武高輝教授入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圖源: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
1.金屬基復合材料性能與功能設計;
2.3D打印智能增材制造;
3.芯片熱控材料;
4.智能仿生材料;
5.精密儀表材料穩定化處理。
研究團隊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復合材料與工程研究所由武高輝教授創建,2014年升格為“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實驗室始終把滿足國家重大工程急需和探索科學前沿相結合,在金屬基復合材料高品質制備、界面反應控制、材料性能設計等三大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基礎理論和工藝技術。擁有研究、開發、生產團隊80余人,其中教授、高級技術人員20余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2項,發表論文500余篇。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合作);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
研究內容
武高輝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了液態金屬向復合材料中浸滲行為,提出了溫度場、壓力場、浸滲速度控制方法,發明了我國特有的自排氣壓力浸滲制備技術,在大氣環境下低成本地制備出致密度接近100%的高品質復合材料。基于界面反應的熱力學/動力學研究,并借鑒了碳勢平衡原理,首創快速浸滲工藝,用簡單的方法解決了界面反應控制的難題。
開拓金屬基復合材料設計新方向。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高穩定性、超高導熱、高阻尼、吸聲隔聲、電磁屏蔽、高比剛度等二十余種新型金屬基復合材料,六種材料已用于國家重大工程,解決了航天及國防新一代裝備的若干關鍵技術問題。
持續二十余年與慣性技術相交叉。在慣性器件穩定性評價、穩定化處理工藝和高穩定性復合材料設計技術領域,武教授是目前國內研究經歷最久的研究者。他發現了傳統材料在溫度沖擊/靜載荷耦合作用下尺寸不穩定機理,提出了復合材料尺寸穩定的設計原理與方法,研制的儀表級、光學級復合材料尺寸穩定性超過現役材料。
另外,武教授團隊首創的大氣環境下金屬基復合材料浸滲、成型、界面反控制同步制造技術,實現了低成本、綠色化制造的金剛石/鋁和金剛石/銅超高導熱復合材料及凈成型構件,成功解決了高功率器件的散熱問題,為多項“國之重器”解決了材料急需。
產業化發展
哈爾濱一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武高輝教授團隊,以國際上首創的氣壓浸滲高致密化技術、一體化成型技術等制備技術為基礎,面向新一代電子器件、微波器件、高功率芯片等的熱控需求,研發生產金剛石銅、金剛石鋁超高導熱材料和高導熱低膨脹SiC/Al、石墨烯/Al等新型熱控材料及其構件,填補了該類產品的國產化空白,并致力于成為我國芯片高端散熱材料的引領者。

高導熱金剛石/銅復合材料

高導熱金剛石/鋁復合材料
個人與武學追求
武高輝教授自幼便投身于武術的殿堂,成為尚派形意拳第二代傳人,撰寫多部武學著作,并在國際武術賽事中取得佳績。他繼承了尚派形意拳的精髓,并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武術協會的會長。武教授曾多次表示,自己的科研長進與吸收中華武術的樸素哲學之道有著密切聯系,最明顯的一點,多年來在打科研項目的攻堅戰時,支撐自己堅持下來的強大意志就與當年站三體式樁功的磨練密不可分。
武教授兼具學術與武術雙重造詣,每天堅持武術訓練和科研工作,贏得同事和學生們的尊敬與贊賞。他不僅是學術科研的先鋒,在教學領域亦有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他曾在2014年的第十二屆“夢想杯”香港國際武術節上,憑借卓越表現脫穎而出,獲得多項榮譽。哈爾濱工業大學代表隊表現突出,武高輝教授擔任總指導,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譽。
參考來源: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哈爾濱一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時尚科學人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石語)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