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鈦白行業生產力現狀
1.1產能迅速擴展
近幾年來,由于行業內各企業擴產和一些業外企業加盟鈦白領域,使我國鈦白粉產能擴充十分迅速,新建、擴建項目紛紛上馬,產能迅速擴大,產量大幅提高。2000—2006年國內鈦白粉產能、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2%和26%,明顯高于同期化工行業的增長率,尤其2003年以后鈦白粉產能、產量年增長率分別達到最高值。2007年產能和產量分別達到了130萬t/a和100萬t/a,居世界第二位,約占世界總量的24%和26%。預計國內鈦白粉產能高速增長的勢頭還將維持4~6年,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另一方面,雖然國內鈦白粉產能擴展迅速,但企業的生產規模仍然偏小,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鈦白粉生產企業超過70家,國內骨干鈦白粉生產企業規模一般都在1.5萬~4.5萬t之間,能夠達到經濟規模的很少。造成生產成本偏高,使國內企業在與國際廠商的競爭巾處于不利地位。
1.2技術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我國鈦白生產只有攀錦鈦業公司采用氯化法技術,其余全部為硫酸法生產。近年來,各企業為提高鈦白粉的生產能力,除進行裝置擴能外,還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生產技術方面采用了:酸解的預混合工藝、真空結晶技術、外加晶種水解技術、隔膜壓濾機代替摩爾葉濾機用于水洗工藝、轉窯尾氣余熱用于廢酸濃縮工藝等;裝備技術方面則采用了:用風掃磨代替雷蒙機粉碎鈦礦、V=130m3大型酸解罐和v=110m3水解釜的利用、圓盤過濾機代替離心機用于亞鐵分離、F=200m3大型葉濾機及隔膜壓濾機用于出洗、(1)3200×53000mm轉窯應用、輥壓磨代替雷蒙機用于金紅石鈦白粉粗品的粉碎、噴霧干燥或閃蒸干燥代替帶式干燥機、DcS控制技術等等,這些都提高了生產裝置的生產效率和白控水平,提升了產品質量,大幅度降低了原、輔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使整個企業技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技術水平的提升絕大多數局限于設備單元的大型化和局部單元操作的改進,而生產線的整體優化配套以及技術的集成創新仍顯不足,造成了國內生產線的效能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1.3產品質量仍處劣勢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硫酸法鈦白粉生產技術差異不大,工藝類似,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種結構也不合理,銳鈦型產品所占比例偏大,而且大多是中低檔的通用性產品,造成鈦白粉行業出現了“低端過剩、混戰;高端短缺、失守”的局面。近年來,鈦白行業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一些骨干企業在產品結構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產品品質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同質化問題沒有根本改變。各生產企業都只有1~2個主要品種,并且在部分關鍵的應用性能,如分散性、遮蓋力等指標上還難以與國外產品相比,同時,國內鈦白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直困擾各生產企業,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國產鈦白粉的市場競爭力。
1.4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在全球鈦白粉產業競爭由價格競爭、規模競爭轉向技術競爭的新格局中,我國鈦白粉生產企業盡管豐動迎接挑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但是從總體看,我國鈦白粉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對技術創新的有效需求不足,行業內相當部分的企業不僅研發投入少,而且自主研發能力差,企業研發的目標只限于外圍技術,在核心技術上對引進還有較大的依賴。行業內部的資源和技術力量無法很好集中起來開發新產品、新工藝,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方面沒有形成合力。
2鈦白行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態勢
2.1國家政策調整使鈦白行業遭受重大沖擊
2.1.1出口退稅政策調整
我國從2007年7月1日起,鈦白粉及其制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0,退稅率的下調使得鈦白粉的出口價格需提高1500~2000元/t才能維持原有的盈利,而價格的上調意味著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對鈦白粉行業的出口造成了重大的沖擊,從當前的形勢分析,國家很可能再出臺更為嚴厲的制約性政策,例如對包括鈦白粉在內的某些產品進行出口征稅和實行許叮證制度等等。這一調整對于我國硫酸法鈦白粉企業來說,增加出口份額的難度將變得更大。
2.1.2加工貿易政策調整
從2007年8月23日開始,我國對加工貿易企業實施進出口加工貿易限制,并對限制類商品實施保證金實轉臺帳制度,涉及的產品以塑料和涂料為主。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抑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出口,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自2008年1月21日起,包括鈦白粉在內共計589個10位海關編碼商品,被列為新一批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這些重大政策無疑將對鈦白和整體涂料市場和涂料制品的生產和出口產生重大的影響。
2.1.3環保及節能減排政策調整
近年隨著國家環保法規的實施和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特別是去年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出臺,鈦白粉行業生產和發展受到曰益嚴格的約束和限制,作為污染大和能耗高的鈦白生產企業壓力很大。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不適應現代企業和當今社會發展要求,與十七大提出的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政策格格不入。實行鈦白粉行業清潔生產,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從長遠看,這些調整對我國實現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但短期來看,幾項政策將直接導致鈦白粉生產企業成本的上升和經濟效益的下降,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淘汰出局的困境,中國的鈦白粉行業出口將受到嚴重影響。
2.2供求關系失衡,市場競爭加劇
目前,國內鈦白粉工業正處于產能擴張時期,2007年產能達到了130萬t,實際產量超過100萬t,各地處于立項、報批、設計、施工等不同階段的鈦白粉項目還有25個,新增總產能在128萬t/a左右,如都能按期實現,到2010年,我國鈦白粉總產能將遠遠超過美國的150萬t/a,達到 250萬t/a左右,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國,顯而易見,同期的市場需求增長遠達不到這個速度。雖然近幾年全球二氧化鈦需求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速達2.93%,我國的需求增長更是達到了兩位數,高達15.4%。但奧運體育場館建設已經完工,國內房地產業的發展極不景氣,加之美國的金融危機勢必波及全球經濟,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鈦白粉的需求產生影響,造成鈦白市場的下滑。這一局面再與近幾年國內放大的產能相撞,整個市場將會出現更為激烈的競爭。
2.3貿易環境變化,經營更為艱難
2007年,歐盟REACH法規已正式生效,其繁瑣的檢測手續、高昂的檢測費用,以及各種環保、科技壁壘,使鈦白粉出口歐盟嚴重受阻。加之國家取消出口退稅,美元持續貶值,大量的以前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鈦白粉,也都因無法出口留在了國內,從而更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
總之,鈦白粉產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將越來越惡劣,鈦白企業的生產經營將更為艱難。
3提高鈦白粉生產力的思考
3.1提升產品質量檔次,開發高端產品
目前,國內鈦白粉產品以低端通用型產品占據市場主流,高品質產品、專用產品品種少,一般只能應用于中檔以下應用體系,采取與進口產品混配的方法能夠應用于高檔體系,但還不能應用于頂尖的領域,如汽車面漆、船舶涂料等。而鈦白未來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產品品質的競爭,鈦白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及硫酸法裝置的特點,提高通用型鈦白粉的產品質量,有效避開在低檔產品領域的競爭,同時,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在健全小試、中試裝置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小試、中試和后加工領域的協同作用,開發市場前景好、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新產品。而具備一定綜合優勢的企業應向金紅石型專用高檔產品方向發展,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綜合性能,以替代進口,中型企業應立足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開發中檔精細、專用產品,以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
3.2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伴隨我國鈦白工業30余年的發展,鈦白生產的工藝技術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鈦白生產裝備也逐漸邁向大型化和現代化。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為了全方位、多渠道提高鈦白粉工業整體水平,國內企業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國外大公司進行高起點合作,通過引進先進的成熟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來帶動我國鈦白粉工業的發展,同時努力加強自主創新,積極關注新技術、新裝備的發展趨勢及其在鈦白行業中的應用,及時實施技術改造,提高鈦白生產的工藝和裝備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硫酸法鈦白粉生產的工藝流程長,涉及的化工單元操作多,對裝備的保障能力和過程控制的要求高,因此,鈦白企業還必須努力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積極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對鈦白生產的技術、裝備和過程控制實行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從細節謀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
3.3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由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市場的競爭能力,因此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是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助推器。我國鈦白行業今后與國外大公司的競爭主要是技術上的競爭。因此,企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加大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要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的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吸引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對鈦白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加強在反應機理和化學熱力學、熱工和粉體行為等方面理論的基礎研究,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加強產品的應用技術研究,建立應用技術實驗室,完善產品應用性能測試方法,加深與下游客戶的交流和互動,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構筑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4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企業的支撐是產品,產品的支撐是技術,技術的支撐是人才,顯而易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鈦白企業在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重視科技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要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才戰略,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注重高層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性人才隊伍建設的關系,做好人才結構的調整。逐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在人才的待遇,薪酬制度、福利制度、休假制度、勞保制度等方面,為科技人員搭建廣闊的發展舞臺,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5加大廢副治理力度,努力實現清潔生產
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直接關系到鈦白粉生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國家的產業和環保政策,使鈦白企業對環保日益重視并配備了完善程度不同的三廢處理設施,但鈦白工業能否實現清潔生產,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鈦白企業要改變低檔原料路線,加大高鈦渣的使用量,減少廢副的排放,降低運營和操作成本,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對處理后的“廢副”進行綜合利用,獲取一定的經濟回報以降低環保投入成本,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3.6提高產能集中度,加快行業重組步伐
2007年,我國已有鈦白粉生產企業超過70家,但大多數屬中小企業,布局也極不合理。世界氯化法工廠平均產能約為11萬t/a,硫酸法工廠平均產能約為6萬t/a。我國鈦白粉生產企業無論氯化法還是硫酸法都遠低于上述規模。而合理的集中度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規模,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才能使企業具有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幾年鈦白粉行業在實現規模化、集團化,提高集中度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行業內相當數量的企業仍然缺乏參與大規模、高強度國際競爭的實力。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順應國際潮流,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戰略調整。走規模化、市場化運作之路,全面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
1.1產能迅速擴展
近幾年來,由于行業內各企業擴產和一些業外企業加盟鈦白領域,使我國鈦白粉產能擴充十分迅速,新建、擴建項目紛紛上馬,產能迅速擴大,產量大幅提高。2000—2006年國內鈦白粉產能、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2%和26%,明顯高于同期化工行業的增長率,尤其2003年以后鈦白粉產能、產量年增長率分別達到最高值。2007年產能和產量分別達到了130萬t/a和100萬t/a,居世界第二位,約占世界總量的24%和26%。預計國內鈦白粉產能高速增長的勢頭還將維持4~6年,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另一方面,雖然國內鈦白粉產能擴展迅速,但企業的生產規模仍然偏小,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鈦白粉生產企業超過70家,國內骨干鈦白粉生產企業規模一般都在1.5萬~4.5萬t之間,能夠達到經濟規模的很少。造成生產成本偏高,使國內企業在與國際廠商的競爭巾處于不利地位。
1.2技術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我國鈦白生產只有攀錦鈦業公司采用氯化法技術,其余全部為硫酸法生產。近年來,各企業為提高鈦白粉的生產能力,除進行裝置擴能外,還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生產技術方面采用了:酸解的預混合工藝、真空結晶技術、外加晶種水解技術、隔膜壓濾機代替摩爾葉濾機用于水洗工藝、轉窯尾氣余熱用于廢酸濃縮工藝等;裝備技術方面則采用了:用風掃磨代替雷蒙機粉碎鈦礦、V=130m3大型酸解罐和v=110m3水解釜的利用、圓盤過濾機代替離心機用于亞鐵分離、F=200m3大型葉濾機及隔膜壓濾機用于出洗、(1)3200×53000mm轉窯應用、輥壓磨代替雷蒙機用于金紅石鈦白粉粗品的粉碎、噴霧干燥或閃蒸干燥代替帶式干燥機、DcS控制技術等等,這些都提高了生產裝置的生產效率和白控水平,提升了產品質量,大幅度降低了原、輔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使整個企業技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技術水平的提升絕大多數局限于設備單元的大型化和局部單元操作的改進,而生產線的整體優化配套以及技術的集成創新仍顯不足,造成了國內生產線的效能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1.3產品質量仍處劣勢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硫酸法鈦白粉生產技術差異不大,工藝類似,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種結構也不合理,銳鈦型產品所占比例偏大,而且大多是中低檔的通用性產品,造成鈦白粉行業出現了“低端過剩、混戰;高端短缺、失守”的局面。近年來,鈦白行業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一些骨干企業在產品結構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產品品質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同質化問題沒有根本改變。各生產企業都只有1~2個主要品種,并且在部分關鍵的應用性能,如分散性、遮蓋力等指標上還難以與國外產品相比,同時,國內鈦白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直困擾各生產企業,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國產鈦白粉的市場競爭力。
1.4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在全球鈦白粉產業競爭由價格競爭、規模競爭轉向技術競爭的新格局中,我國鈦白粉生產企業盡管豐動迎接挑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但是從總體看,我國鈦白粉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對技術創新的有效需求不足,行業內相當部分的企業不僅研發投入少,而且自主研發能力差,企業研發的目標只限于外圍技術,在核心技術上對引進還有較大的依賴。行業內部的資源和技術力量無法很好集中起來開發新產品、新工藝,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方面沒有形成合力。
2鈦白行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態勢
2.1國家政策調整使鈦白行業遭受重大沖擊
2.1.1出口退稅政策調整
我國從2007年7月1日起,鈦白粉及其制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0,退稅率的下調使得鈦白粉的出口價格需提高1500~2000元/t才能維持原有的盈利,而價格的上調意味著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對鈦白粉行業的出口造成了重大的沖擊,從當前的形勢分析,國家很可能再出臺更為嚴厲的制約性政策,例如對包括鈦白粉在內的某些產品進行出口征稅和實行許叮證制度等等。這一調整對于我國硫酸法鈦白粉企業來說,增加出口份額的難度將變得更大。
2.1.2加工貿易政策調整
從2007年8月23日開始,我國對加工貿易企業實施進出口加工貿易限制,并對限制類商品實施保證金實轉臺帳制度,涉及的產品以塑料和涂料為主。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抑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出口,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自2008年1月21日起,包括鈦白粉在內共計589個10位海關編碼商品,被列為新一批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這些重大政策無疑將對鈦白和整體涂料市場和涂料制品的生產和出口產生重大的影響。
2.1.3環保及節能減排政策調整
近年隨著國家環保法規的實施和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特別是去年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出臺,鈦白粉行業生產和發展受到曰益嚴格的約束和限制,作為污染大和能耗高的鈦白生產企業壓力很大。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不適應現代企業和當今社會發展要求,與十七大提出的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政策格格不入。實行鈦白粉行業清潔生產,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從長遠看,這些調整對我國實現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但短期來看,幾項政策將直接導致鈦白粉生產企業成本的上升和經濟效益的下降,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淘汰出局的困境,中國的鈦白粉行業出口將受到嚴重影響。
2.2供求關系失衡,市場競爭加劇
目前,國內鈦白粉工業正處于產能擴張時期,2007年產能達到了130萬t,實際產量超過100萬t,各地處于立項、報批、設計、施工等不同階段的鈦白粉項目還有25個,新增總產能在128萬t/a左右,如都能按期實現,到2010年,我國鈦白粉總產能將遠遠超過美國的150萬t/a,達到 250萬t/a左右,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國,顯而易見,同期的市場需求增長遠達不到這個速度。雖然近幾年全球二氧化鈦需求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速達2.93%,我國的需求增長更是達到了兩位數,高達15.4%。但奧運體育場館建設已經完工,國內房地產業的發展極不景氣,加之美國的金融危機勢必波及全球經濟,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鈦白粉的需求產生影響,造成鈦白市場的下滑。這一局面再與近幾年國內放大的產能相撞,整個市場將會出現更為激烈的競爭。
2.3貿易環境變化,經營更為艱難
2007年,歐盟REACH法規已正式生效,其繁瑣的檢測手續、高昂的檢測費用,以及各種環保、科技壁壘,使鈦白粉出口歐盟嚴重受阻。加之國家取消出口退稅,美元持續貶值,大量的以前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鈦白粉,也都因無法出口留在了國內,從而更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
總之,鈦白粉產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將越來越惡劣,鈦白企業的生產經營將更為艱難。
3提高鈦白粉生產力的思考
3.1提升產品質量檔次,開發高端產品
目前,國內鈦白粉產品以低端通用型產品占據市場主流,高品質產品、專用產品品種少,一般只能應用于中檔以下應用體系,采取與進口產品混配的方法能夠應用于高檔體系,但還不能應用于頂尖的領域,如汽車面漆、船舶涂料等。而鈦白未來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產品品質的競爭,鈦白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及硫酸法裝置的特點,提高通用型鈦白粉的產品質量,有效避開在低檔產品領域的競爭,同時,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在健全小試、中試裝置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小試、中試和后加工領域的協同作用,開發市場前景好、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新產品。而具備一定綜合優勢的企業應向金紅石型專用高檔產品方向發展,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綜合性能,以替代進口,中型企業應立足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開發中檔精細、專用產品,以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
3.2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伴隨我國鈦白工業30余年的發展,鈦白生產的工藝技術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鈦白生產裝備也逐漸邁向大型化和現代化。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為了全方位、多渠道提高鈦白粉工業整體水平,國內企業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國外大公司進行高起點合作,通過引進先進的成熟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來帶動我國鈦白粉工業的發展,同時努力加強自主創新,積極關注新技術、新裝備的發展趨勢及其在鈦白行業中的應用,及時實施技術改造,提高鈦白生產的工藝和裝備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硫酸法鈦白粉生產的工藝流程長,涉及的化工單元操作多,對裝備的保障能力和過程控制的要求高,因此,鈦白企業還必須努力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積極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對鈦白生產的技術、裝備和過程控制實行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從細節謀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
3.3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由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市場的競爭能力,因此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是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助推器。我國鈦白行業今后與國外大公司的競爭主要是技術上的競爭。因此,企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加大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要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的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吸引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對鈦白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加強在反應機理和化學熱力學、熱工和粉體行為等方面理論的基礎研究,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加強產品的應用技術研究,建立應用技術實驗室,完善產品應用性能測試方法,加深與下游客戶的交流和互動,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構筑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4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企業的支撐是產品,產品的支撐是技術,技術的支撐是人才,顯而易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鈦白企業在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重視科技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要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才戰略,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注重高層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性人才隊伍建設的關系,做好人才結構的調整。逐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在人才的待遇,薪酬制度、福利制度、休假制度、勞保制度等方面,為科技人員搭建廣闊的發展舞臺,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5加大廢副治理力度,努力實現清潔生產
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直接關系到鈦白粉生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國家的產業和環保政策,使鈦白企業對環保日益重視并配備了完善程度不同的三廢處理設施,但鈦白工業能否實現清潔生產,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鈦白企業要改變低檔原料路線,加大高鈦渣的使用量,減少廢副的排放,降低運營和操作成本,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對處理后的“廢副”進行綜合利用,獲取一定的經濟回報以降低環保投入成本,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3.6提高產能集中度,加快行業重組步伐
2007年,我國已有鈦白粉生產企業超過70家,但大多數屬中小企業,布局也極不合理。世界氯化法工廠平均產能約為11萬t/a,硫酸法工廠平均產能約為6萬t/a。我國鈦白粉生產企業無論氯化法還是硫酸法都遠低于上述規模。而合理的集中度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規模,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才能使企業具有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幾年鈦白粉行業在實現規模化、集團化,提高集中度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行業內相當數量的企業仍然缺乏參與大規模、高強度國際競爭的實力。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順應國際潮流,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戰略調整。走規模化、市場化運作之路,全面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