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步伐,環境保護水平亦再創新高。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在“國合會”2017年年會上介紹,2017年以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6.2萬家,改善了環境質量,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相關行業發展中“劣幣驅逐良幣”狀況得到較大改觀。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打的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也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攻堅戰。
從2017年4月起,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抽調了5600名一線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而“散亂污”企業整治是此次強化督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散亂污”企業對地方經濟沒什么貢獻,不僅污染嚴重,而且消耗大量資源、能源。“散亂污”企業,成本低,有惡性競爭的“優勢”,低價擠占了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造成市場混亂。
日前,“回頭看”更加以鐵腕治污倒逼產業升級,“鐵腕治污”已經是常態,鈦白產業面臨著環保治理、清潔生產等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國內鈦白粉主要以硫酸法生產為主,我國硫酸法鈦白粉生產歷經50多年,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尚存在著工藝不合理,“臟亂”很難滿足企業實現清潔文明生產的達標要求。
經調研,國內硫酸法鈦白粉工廠在水解、一洗、二洗工藝普遍均使用隔膜葉濾機,隔膜葉濾機在鈦白粉行業中使用有著五十多年的歷史,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改進。

鈦石膏的處置及綜合利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6月23日由中科院過程所與鈦白粉協會聯合組織召開了“鈦白粉行業廢水處理污泥綜合利用相關材料”征求意見討論會,會上專家及企業領導紛紛發表了針對鈦石膏處置及綜合利用的意見,并且,針對國家“固廢管理”的政策,特別是“以固廢排出量定鈦白粉生產量”政策的實施,更加嚴格從固廢排出量及綜合利用量來衡量企業的清潔生產,倒逼鈦白粉企業加速改進升級。
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是必由之路,要生存就必須投入人力物力,或許,環保投入不會帶來經濟效益,增加了成本,然,在不投入只能關門的大環境下已經沒有退路,對于一些資源配置差、產品落后(同質性)、無力投入環保設施的企業來說,被環保淘汰、市場淘汰在所難免。(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