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今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
世界地球日自誕生以來,每年主題大多圍繞保護水資源、森林、海洋、生物多樣性等等。今年,人類把目光聚焦于“塑料”——這正是化石能源時代的產物。
塑料在便利人類生活的同時,也在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全球一共有70多億噸塑料垃圾,每年還在新產生4億噸,其中只有不到10%被回收。剩下的絕大部分都變成了垃圾,而完全降解需要450年!此前,趕碳號就曾撰文《要命的塑料》,指出塑料的嚴重威脅——科學家測算,我們每個人在一年中吞入的直徑5毫米內的微小塑料顆粒,就超過五萬個。
光伏是一項造福的事業,不止于能源。
“光伏對于人類命運的意義,除了能源之外,還包括設施農業、化工原料。在未來,化工將在很大程度上擺脫石油——綠電制氫將開啟全新的賽道,可以生產甲醇、合成氨等化工行業基礎原材料。”
日前,愛旭集團董事長陳剛在接受包括趕碳號在內的媒體專訪時,做出上述表示。
光伏就兩個字,一橫一豎

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
光伏,也一樣。
隨著硅料端連續兩輪降價,光伏洗牌進一步加劇,各環節企業已經出現破產倒閉現象。我們雖然堅信光伏的美好未來——它承載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但是,為何現實卻又如此殘酷呢?
我們不能總用“全產業鏈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等一言以蔽之吧?因為我們不能用一個現象,來解釋另外一個現象。
回歸到行業本質,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認為,光伏行業有一個顯著的特質:新技術出來了,舊技術就變得毫無價值。就連技術門檻更高、迭代更激烈、資金壁壘更高的半導體行業,其競爭烈度,其實也遠不如光伏:即使2nm的芯片出來了,7nm、28nm的產品還能在市場中銷售,彼此可以共存相當長一段時間。
但是,光伏不是半導體。
陳剛說,新技術一旦出現,舊技術就是死路一條。正因如此,光伏行業甚至很少會發生大規模的并購——因為新技術一旦被驗證可行,舊的設備、產能就變得毫無價值。
新入局者們也無法通過簡單地收并購就確立領先優勢。但凡是能低價買得到的產能,往往都是因為賣資產的企業在技術上已經落后、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們才會清晰地看到,光伏行業發展到今天四起三落,永遠是在技術在驅動:一代新王換舊王,各領風騷三五年。
陳剛認為,正是基于以上這樣一個底層邏輯,在光伏已經全面進入晶硅電池的N型時代,一定是哪種技術更接近于極限效率,哪種技術才能走得更長遠——而不能單純看哪種技術在短期內獲得更大收益。他堅信,功率更領先、產品價值最大化的N型ABC時代,一定會到來。
對于陳剛上述觀點,趕碳號表示認可。但是,如果具體而微到一家光伏企業的創新,在不同的周期之中,行業對于創新的包容度其實是不一樣的。創新的節奏把握,其實也非常重要。
實際上,放眼任何一個賽道都是如此:行業處于上升期、所有企業都賺錢時,市場環境對于企業創新的包容度與容錯率都會很高;相反,當一個行業面進入過度性競爭時,企業若想創新,付出的代價、承擔的風險肯定會更高。
對于愛旭股份來說,其幸運之處在于,抓住了Perc的紅利期,在前兩年光伏的好時光里,全力以赴殺入N型ABC。在行業最好的時候,先行先試,不斷摸索。
陳剛在采訪中介紹,自己是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的信徒。波特這位戰略大師為企業工作者提供了三種卓有成效的競爭戰略,分別是:總成本領先戰略、差別化戰略和專一化戰略。
現在,光伏正處于過度競爭之中,每一家頭部一體化企業都在追求全面成本領先,主要頭部企業都在狂卷TOPCon。那么,對于長期專注于光伏電池的愛旭來說,基于自身的技術領先優勢,追求更大的差異化、追求專業化,會不會反而更容易破局呢?
不管怎樣,愛旭正在努力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競爭戰略。

2024年3月,愛旭拿下澳大利亞2GW訂單
陳剛說:“ 愛旭一直在努力改變市場對于光伏產品已有的認知。在ABC之前,產品都是同質化的,就只能打價格戰,并不會根據產品的價值來定價。現在,我們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不一樣,就需要培養客戶按照價值來定價的習慣。我們在歐洲通過一年的努力,客戶已經逐步接受按照產品價值來定價,比如功率每高10W價格可以提升多少。”
最近,歐美部分組織和個人質疑中國產品定價過低。從某種角度,這對于ABC反而是一次證明中國光伏的機會。當然,面向國內的集采招標市場,顯然要更難一些。
“在國內我們也需要花時間來培育市場,不能只比價格。戶用光伏是最好算賬的。ABC組件在相同面積上比TOPCON多6%以上的功率,攤薄到開發成本、建設成本,就能給客戶帶來每瓦0.15-0.2元的直接價值增益,同時疊加陰影發電優化和溫度控制等功能,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在工商業領域,大家正在逐步接受。接下來要突破的是地面電站,現行集采招標的評分標準是按照同質化產品制定的,沒有差異化的打分標準。我們會建好樣板工程來引導市場、培育市場。”國內市場已占到全行業的半壁江山,陳剛對此充滿信心。

今年一季度,愛旭ABC入圍越秀新能源組件白名單
ABC當然很難,難于生產,難于降本,難于讓市場廣為接受。但正因為難,才有價值。這或許正是愛旭的想象空間之所在。
極限思維:如何接近800W?

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新品發布會上
在一些人眼中,愛旭股份全力殺入ABC,是一場豪賭,是一種押注。但陳剛認為,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對愛旭還缺乏了解。
“這不是押注,而是必須做的事情。如果你開發不出來最佳的技術,按照太陽能行業的特點,你的技術如果只是在半山坡上,可能兩三年后,你的投資就全都報廢了。”陳剛表示。
現在的主流技術路線——N型TOPCon的生命力,究竟是兩三年,還是五六年,曾經一度是某頭部企業與行業爭執的焦點。
PERC的生命周期是七年,N型TOPCon的生命周期,怎么也有五六年時間吧?現在TOPCon一家獨大,局面似乎已經非常明朗。但是,誰又能說,現在就鐵定已是終局呢?趕碳號內心其實一直期待,光伏不應該過度同質化,需要不斷創新,需要有來自不同技術路線的挑戰者。
惶者生存。對于N型TOPCon本身來說,如果一直有挑戰者存在,其實也不是一壞事,至少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技術要持續迭代,效果要不斷提高。這樣,行業才能不斷進步。
多年以來,陳剛一直在思考,任何行業都有盡頭。那么對于光伏,對于單結硅基太陽能電池來說,極限在哪里呢?
N型電池的終極轉換效率是29.56%。那么,什么樣的技術才有可能實現29.56%呢?陳剛認為——只有N型ABC。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前,愛旭實際上花了大量時間和成本,在幾百上千種的技術組合中去選擇合適的N型BC技術。最后,愛旭找到了一條“實現極限效率”的最佳技術路線,沿著這條技術路線,又把各種低成本的工程制造方法都找出來,不斷地實驗:選擇、放棄、再選擇、再放棄。
陳剛說,“在單結晶硅時代,我們就做極限為29.56%的產品,一開始雖然走得艱難一點,但是至少我們有可能健康地走上5-8年。”
以電池和組件效率為導向,而不是完全以最低成本為導向,愛旭有著自己的考量。
站在能源革命的高度上看,組件價格的大幅下降,從最早占到整個系統的70%,現在歐洲只占20%左右,在中國也不到1/3,導致整個光伏產業運行的邏輯變了:一個光伏能源補貼其他能源的時代正在到來。光伏能源有多大,成本有多低,決定著新型能源體系的發展速度有多快。
但是,光伏能源的成本中,有一部分成本只會越來越高,那就是土地/場地的費用。這就只能靠不斷提升單位面積的功率來降低度電成本,正是這一點催生了整個N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就是同等面積下的組件,功率為王的時代。
現在,客戶可開發的場景越來越少,土地、屋頂資源也越來越少,能夠匹配合適的上網條件也越來越少,跟上網條件匹配的電價也越來越少。單位面積的光伏組件發電效率和特性(比如防陰影遮擋優化技術)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比如說,我們發現了一些對客戶重要而又獨特的技術,比如(局部)陰影遮擋優化技術。這就能使場景價值更大化:在局部陰影遮擋情況下,ABC發電量實證數據比TOPCon多10%-15%。
“在產品創新上,我們是以極限思維去思考問題的。”
比如說單結晶硅電池的極限轉換效率是29.56%,假如電池組件沒有任何損耗,每平方米的功率應該是295.6W。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的2382*1134的組件,應該接近800W的功率,但是現在我們才做到655W。
我們就應該沿著這個方向,想辦法去接近800W的目標。我們希望N型ABC能夠比TOPCon同面積的組件,多6%-9%功率,明年或者是后年做到700W以上。
我們就是要瘋狂迭代,不斷開發新的技術、新的產品。這個時代,一定是功率為王的時代。
ABC的創新,“此地無銀”

圖片2023年中國白銀需求結構(噸)
光伏大擴產,導致銀漿需求急劇上升。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認為,隨著光伏產能進一步放大,白銀對于光伏產業的制約會越來越明顯。
白銀作為導電性能最好的金屬,在光伏產業的應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電池片的正銀和背銀。
光伏大擴產,迅速提振白銀工業需求。根據SMM的統計,2023年我國消耗白銀11000-12000噸,同比增長20%,其中光伏耗銀量約5500噸,同比增長超過80%。在光伏用銀的帶動下,2023年兩個交易所的白銀顯性庫存持續下降,當前僅存2400多噸,較1年前下降40%,處于2019 年以來最低水平。
光伏的用銀量已經占到全球銀產量的15%以上,2024年全球銀產量為3.1萬噸,其中原生(礦產銀)2.63萬噸,再生銀0.58萬噸,但今年銀的需求量是3.6萬噸,有5000噸的缺口。
這個缺口怎么來彌補呢?一定是不停地調用庫存白銀。陳剛判斷,如果長此以往,銀價很快就會漲到讓光伏制造業負擔不起的程度。

2022-2026年光伏銀漿需求結構分析;來源:CPIA
TOPCon銀耗較PERC本身就高,再加上行業增長,即使考慮導入0BB,最多也就降低16%的銀耗。陳剛判斷,今年的光伏用銀量,將比2023年增長40%-60%。
最近一年漿料價格漲幅驚人,在N型TOPCon電池原材料非硅成本中占比35%-40%,甚至已經接近于硅料。陳剛介紹,“去年漿料價格平均4000多元/公斤,現在漲到7000多了,已經漲了40%多,今年銀價漲一倍也不奇怪。我們一定要解決這個“卡脖子”問題,解決不了行業就沒辦法發展。”
目前TOPCon銀耗為10-13mg/W,如果銀漿漲到1萬元/公斤,TOPCon組件的漿料成本將高達0.1-0.13元。

陳剛表示,愛旭發明了無銀的低成本金屬涂布技術,能夠大規模生產,同時實現降本。由此看來,銀耗的提升、漿料價格的上漲,對于主流技術N型TOPCon是一種制約,但對于無銀的ABC組件來說,反而成為其一項重要的競爭力。
光伏的未來,絕不止于能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4月2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重要文章——《“要樹立大食物觀”(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光伏,不只是能源,其實也是設施農業,是化工原料。這是陳剛對于光伏生態的理解。
愛旭的創新,除了N型ABC技術路線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整個生態鏈的構建。相比技術而言,后者的挑戰當然更大,空間也更廣闊。
中國有18億畝耕地的紅線,但是現在每年出生的年輕人只有900萬不到,這18億畝是沒有人種的。各種植物通過2%的光合作用成長。光伏可以高效率的利用,把2%的光合作用效率提升15倍。
未來是以設施農業為主導,在1000畝土地上拿出700畝出來種光伏,將光伏能源轉化為設施農業所需的能源,在另外300畝通過農業流水線生產我們需要農業植物。
陳剛舉例,在廣東,瓜果類設施農業的成本,已經追平傳統農業。也許10年或者是20年之后,通過設施農業種植的水稻、小麥,會比傳統耕種成本還要低。
另外,光伏的未來也將是化工產業。傳統化工行業,是從石油、煤炭中提煉材料出來,未來可能是風光制氫,然后生產甲醇、合成氨等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材料。所以,光伏作為零碳社會的澎湃動力,不僅僅是能源,還要通過光去轉化成人類需要的很多東西。
關于光伏生態鏈,愛旭已經有所布局,在本土和海外建立零碳研究院,專門研究未來5-20年零碳產業的發展。在珠海,愛旭與華發集團一起合作,建設了18個零碳項目。其中,零碳島嶼項目預計在今年5月底建成。在濟南,愛旭也在開展相關的零碳項目實踐。
在奧地利的布爾根蘭州,愛旭和當地能源公司合作,以幫助該州力爭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


















